玉姐

原创设计~翡翠珠宝收藏与艺术鉴赏。微信:yujie078,

© 玉姐
Powered by LOFTER

《伍尔夫读书随笔》〔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艺术史家罗杰·弗莱画的《小说家伍尔夫》——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岁月波光粼粼,赋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他人代替,只会有寂寞相随。"

存档灵魂:


一 个 人 应 该 怎 样 读 书 ?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这样描述她:“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由于常年受抑郁症折磨,伍尔夫于1941年3月28日,在口袋里装满石头,投入了她家附近的欧塞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内心敏感的她写出了诸多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文章,其中论及读书方法的更是让很多爱读书又不知如何读书的人受益无穷。在伍尔夫离世76周年的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正是来自她的《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


首先,我要请大家特别注意我这个题目末尾的问号。对于这个问题,即使我能为我自己做出回答,这个回答也只适用于我自己而不适用于你们。因此,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如果我们之间在这一点上能取得一致意见,我才觉得自己有权利提出一些看法或建议,因为你们决不会允许它们去束缚你们自己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因为,说到底,对于书能制定出什么规律呢?滑铁卢之战是在哪天打的——这件事能够肯定。但是,《哈姆雷特》这个戏是不是比《李尔王》更好呢?谁也说不了。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只能自己给自己拿主意。要是把那些身穿厚皮袍、大礼服的权威专家们请进我们的图书馆,让他们告诉我们读什么书、对于我们所读的书估定出什么样的价值,那就把自由精神摧毁了,而自由精神才是书籍圣殿里的生命气息。在其他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受常规和惯例的束缚——只有在这里我们没有常规惯例可循

 

但是,要享受自由,我们当然也得对自己有一定限制。我们不能徒劳无益地、愚昧无知地浪费掉自己的精力,为了给一个玫瑰花坛浇水,把半个宅子全喷洒得精湿。我们必须在当场准确有力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可能,这就是我们在图书馆里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当场”是什么呢?猛然看起来很可能不过是杂七杂八的一大堆。诗歌和小说,历史和回忆录,词典和蓝皮书;各种性情、各种民族、各种年龄的男人和女人用各种文字所写的书全拥挤在架子上。屋外驴子在嘶叫,妇女们在抽水机旁聊天,马驹在田野上奔跑。我们从哪里开始呢?我们怎样才能把这数量巨大的浑沌一团理出一个头绪,以便从我们所读的书里获得最深刻、最广泛的乐趣呢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既然书有种种类别(小说,传记,诗歌),我们只要把它们分门别类,找出各自理应给予我们的东西就行了。但是很少人向书要求它们能给予我们的东西。我们读书的时候,想法常常是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的:我们要求小说一定要真实,诗歌一定要虚假,传记一定要把人美化,历史一定要加强我们的偏见。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先把这一类的成见全都排除干净,那就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开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作者和同伙。如果你一开始就退缩不前、持保留态度并且评头论足,你就是在阻止自己、不能从你所读的书中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意蕴。但是,只要你尽可能宽广地坦开你的心胸,那么书一开头的曲曲折折的句子中那些几乎察觉不出的细微征兆和暗示,就会把你带到一个与任何别人都迥然不同的人物面前。沉浸于这些东西之中,不断熟悉它们,很快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在给予你,或者试图给予你,某种远远更为明确的东西。

 

一部三十章的长篇小说(如果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阅读小说的话)就是一种创造出来的像建筑物一样形式固定而又受到严格控制的东西。但是语言不像砖头,它是无法触摸的;阅读过程比观看过程更费时间也更为复杂。也许,要了解小说家创作的种种要素,最便捷的办法不是阅读,而是写作,是亲自动手,对于语言使用中的风险和艰难进行一番试验。那么,就回想一下在你心里留下清晰印象的一个事件吧——譬如说,你在街头走过时,碰到两个人正在谈话:一棵树正在摆动;一个电灯正在摇曳;谈话的腔调既有点滑稽、又有点悲哀;那一瞬间似乎包含着某种完整的幻象、某种精纯的构思

 

但是,当你试图用语言把这个事件重新组合起来的时候,你却发现它分裂成为千百个印象碎片。有些印象必须削减,其他印象却要加强;在这过程中你也许会完全丧失对于情绪本身的控制。那么,丢开你那些模糊不清、凌乱不堪的稿子,再打开某个伟大小说家(笛福、奥斯丁或者哈代)的书吧。这时候你就更能体会到他们的高超技艺了。这时候,我们不仅是面对着作者这一个人,笛福、奥斯丁或者哈代,而且是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里生活。

 

譬如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我们像是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细节和细节的顺序——这就是一切。但是,如果露天和冒险对于笛福意味着一切的话,它们对于奥斯丁可就毫无意义了。她的世界是客厅,是谈话的人们,是通过他们谈话的多种映照显示出的人们的种种性格。而当我们习惯于客厅生活及其种种印象之后,刚一走向哈代,我们又被旋转到了相反的方向。我们四周是荒野,我们头顶上是星辰心灵的另一面这时也暴露出来了——在孤独之中阴暗面占了上风,而不是在交际场合里所显示的光明面。我们现在所要面向的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人与大自然和命运的关系。然而,尽管这种种世界如此不同,每个世界又是自有天地、和谐一致的。每一个世界的创造者都小心翼翼地遵守着他自己的视角规律,所以,不管他们对我们的理解力造成了多么沉重的负担,他们总不会像有些小作家那样使我们迷惑不解,因为小作家常常在一部小说里引进了不同种类的现实

 

这样,从这一个大小说家到另一个大小说家那里去——从奥斯丁到哈代,从皮考克到特洛罗普,从司各特到梅利狄斯——就好像是被揪着连根拔起来,先向这个方向再向另一个方向抛扔。读一部小说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如果你打算利用小说家(伟大的艺术家)所能给予你的一切东西,你就必须不仅具备极其精细的感知能力,而且具备非常大胆的想象力。

 

选自《伦敦的叫卖声:英国随笔选译》


发 光 的 女 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的力量总是被忽略的。当女性开始将目光由他人转向内审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发光。但究竟女性应该活成什么样?想要活成什么样?能够活成什么样?

伍尔夫的父亲斯蒂芬先生曾经说过,伍尔夫几乎是在吞书,比他读得还快。当父亲从书架上帮她取书时,他会说:“亲爱的,如果它值得一读的话,它就值得重读。另有,作为被称为美国精神教母的安·兰德,她的父罗森鲍姆先生,就很欣赏女儿的自豪精神和原创性,以及她“像剃刀一样锋利的头脑”......成为发光的女性,用头脑作武器,在世间开辟一条路。



我想,别人说了不算,不如自己去看看。

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的5部作品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为:《简·爱》、《孤独是迷人的:狄金森诗选》、《小妇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形影不离》。从1847年到1954年,跨越一百多年,呈现出了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整套书涵盖了女性成长的多方面。


1847年《简·爱》在爱情中,面对巨大差异,依旧坚持精神上平等,灵魂上独立自由的简·爱。她说:

"现在是我的灵魂在对你的灵魂说话,就好像我们的灵魂都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原本就平等。"



1954年《形影不离》在与好友扎扎的友谊中获得精神新生、勇敢迈向独立自由的波伏瓦。她说: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


1868年《小妇人》性格迥异,所选人生道路不同,但在面临人生困境时都不负爱与自由的小妇人四姐妹。她们说:

"希望你能尽情享受自由,直到厌倦的那一天。因为只有到那时候,你才会发现世上还有更甜美的东西。"



1862年《孤独是迷人的》内在自我觉醒后,选择自我融洽与自我创造的诗人狄金森。她的答案是“孤独”与“诗歌”,她说:

灵魂选择她自己的侣伴——

然后——关上门——

忠于内心神圣的选择—— 

不再抛头露面——



1929年《一间自己的房间》鼓励女性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的伍尔夫。她说:

"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



现在对于女性独立的意义有诸多非黑即白的认知。但女性的自由应是有选择的自由,家庭与独行都是正确的选项,更重要的在于无论身处何处都要坚持看到自己、发现自己、确立自己。当然,更多的答案,需要自己来寻找。


第 1 本 ——《简·爱》 

这五本书中,《简·爱》无疑是为最多人熟悉的一本。虽为学生时代的必读书目,但显然这不是一本单讲爱情的启蒙读物。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不过是简·爱“发现我、看见我、确立我 ” 的心灵蜕变之旅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这是每个女孩都应读的一本书 ——

去看看背负着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种种不幸,

简·爱是如何开始她的人生的;

去看看不够美丽、缺陷多多、生长环境恶劣的简,为何能够说出: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活跃,情感跟你一样充沛”这样的话语;

去看看她是如何穿越人与人虚浮的外在,

而用平等的灵魂来与他人对话

......


这般自尊自信、自立自爱的简·爱,离不开一个拥有同样独立人格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是英国文学史上以女性呼声作为小说主题的第一人。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简·爱》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同凡响的。


因此,自问世以来,《简·爱》就开始了长盛不衰的阅读浪潮,还带动了百年来频繁的影视改编。为了带给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此次磨铁经典版的《简·爱》由中国台湾知名翻译家陈锦慧女士翻译;另邀资深媒体人郭玉洁撰写长篇导读,从当下出发回望这本经典的女性著作。


第 2 本 ——《 孤独是迷人的 :狄金森诗选 》 


这本诗选,是一份女性创造力的绝美样本。它的作者狄金森,25岁弃绝社交,终身未婚,在孤独中埋头写诗30年,留下诗稿1700余首。这一切的开始,大致就是因为: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原本可以忍受黑暗"



在那个否定女性创造价值,将妻子与母亲作为女性归宿的年代,她偏要用诗歌告诉他们,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有创造力的心灵,它一定能找到独自玩耍的方式。

将自己封锁在家门之内的狄金森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她在诗歌的世界里,可以成为任何人,做任何想象。

可以说,狄金森发起的这场诗歌史上最有力的革命,也是一场保全自己身心独立的战争。



这本《孤独是迷人的》精选了160首狄金森的经典诗作。原诗选篇于业界权威版本——1976年1月由托马斯·约翰逊编辑、利特尔·布朗出版社出版的《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收录了狄金森最为知名、大众的诗篇,亦选入最能代表狄金森美学特征的成熟时期作品。



此外,狄金森的原诗,语言简洁而意义深邃,这对于其诗作的中文翻译要求极高。磨铁经典版狄金森诗选由先锋诗人苇欢翻译,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奉上一部具有翻译“新鲜感”的狄金森诗选。

并且,为满足读者阅读原文的需求,新版狄金森诗选采用中英双语内容。



"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象征主义,本质上都是高度抒情化的写作。无论是对外部世界抒情,还是放大和展示内在情感,都是建立在情感、情绪层面上的诗歌。

但狄金森的写作不是,狄金森是在探索、在提问、在试图给出答案、在确认自我。这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理性和一种直达本质的感性。

这是诗人沈浩波先生撰写的万字长文导读中的一段解读,帮助读者在赏析狄金森独特美学观念的同时,亦能对狄金森所在时代的诗歌创作潮流有所了解。


第 3 本 —— 《小妇人》 


《小妇人》这本书,没看过原著的也一定看过电影,

从早已丢失拷贝的黑白默片至今,

它经历了25次改编,

可以说,每一个时代,

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小妇人。



有人说,这是一本可以从小翻到大的书 ——

年少时跟着四姐妹一起做做梦:

可以像梅格那样想成为贤妻良母;

也可以像乔那样想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

或者像贝思那样只是简单地希望身边的人快乐幸福团圆;

还可以像艾美那样梦想着成为富裕的流芳百世的画家。



长大后拿起它,它说:“有些路,总是只能一个人走,快乐悲伤,也只由自己决定”。

里面的四个女孩也都在困境中找到了自己,这份看清真相,继续战斗的坚定,能否帮你拉回快要迷失殆尽的初心。



"我要用自己的头脑做武器,在这艰难的世间开创出一条路来。"

这本书由资深译者梅静打造全新译本。它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也是波伏瓦、伍尔夫、J.K.罗琳、费兰特、帕蒂·史密斯等无数女性作家的创作起点。她说:"我要用自己的头脑做武器,在这艰难的世间开创出一条路来。"


第 4 本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由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伍尔夫的两篇演讲改编而成,关键词围绕:女性与小说。她指出:“女性一定要有钱,要有自己的房间”。

因为“心智自由,有赖物资供应。

诗歌创作,有赖心智自由。

而女性一直很穷,穷了还不止两百年,

而是从开天辟地以来就一直穷到现在。”



只因身为女性,便要囿于家庭,周转在锅碗瓢盆之间,失去挣钱的时间和机会,于是女性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束缚,出行、言论都有所限制,使得女性发展处处掣肘。

所以一个独立的灵魂,

首先要有足够的金钱,以及一间自己能上锁的房间。



金钱是支撑思考的力量,

上锁的房间是独立思考的代表。

只有如此,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从而使被历史埋没了的诗情得以复活。



正如伍尔夫所说,“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重要”。

你不仅是谁的女儿、妻子或者母亲,首先是你自己。



本书由知名女性主义学者,

《阁楼上的疯女人》作者之一苏珊·古巴作2万字导读。



另由资深译者宋伟航翻译,文笔极佳。不仅如此,与以往译本不同,译者宋伟航还补充301条、5万余字注释,解说伍尔夫所引典故、幕后轶闻、暗喻讽刺,介绍书中提到的作家、作品,堪称“百科全书式译本”。


第 5 本 ——《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中,希尔维与安德蕾九岁相识。希尔维乖顺,安德蕾叛逆。自打相识,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

但最终,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

可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

逐渐成为困兽,乃至丧失生命。



书中这个死于“特立独行”的女孩,她短暂的、悲剧的一生,

改变了波伏瓦的一生。

了解波伏瓦成长经历会发现,书中的安德蕾并非虚构,原型是波伏瓦小时候形影不离的朋友——扎扎。



所以《纽约时报书评》中说道:“从《形影不离》来看,波伏瓦青年时期对她影响至深的关系不是和萨特的。没有扎扎,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性》。至少,西蒙娜,因此没有自我牺牲于传统和家庭的祭坛上。



波伏瓦与养女一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妇女堕胎权利示威,约1972年。

或许,没有扎扎,她不会毅然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创始;

也就不会成为二十世纪法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如若不是,波伏瓦又怎会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



《形影不离》的手稿,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直到2020年才由其文学遗产继承人、养女希尔维·勒邦·德·波伏瓦首度公开。



此次是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希尔维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的小说手稿,以及珍贵的照片、信件等。另由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第五届傅雷翻译奖新人奖获得者曹冬雪用心翻译,译文准确、优美。


书籍与装帧


此次磨铁经典第⼀辑·《发光的女性》这五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别出心裁。



它由平面设计师艾藤操⼑整体装帧设计。

护封给到了浮雕起凸⼯艺,打造了花牙边的质感,结合封面图像,

让护封有种封外封的视觉效果,十分独特有趣。



另外,内封蕾丝及封底刺绣部分也都采⽤了印后浮雕起凸⼯艺,

模拟了蕾丝、刺绣的⼯艺效果

不止于视觉,触感上也十分真实,

实体书带来的这些惊喜,是电⼦阅读给不到的体验之美。



之所以采用刺绣的设计,

是因为从夏洛蒂•勃朗特时代到波伏娃时代,

刺绣都是⼥性需要掌握的基本⽣活技能。

此处的刺绣交代了这些⼥性写作者的时代背景,

另外的意图就是刺绣是美的,是⼥性创造的美。



封底的蕾丝亦是如此,

首先,它也是封⾯⼈物时代背景的一种体现,

呈现了来自作家所处时代相应蕾丝花型。

另外就是,磨铁经典第⼀辑的主题是“⼥性”,

设计者希望⼥性读者能够在阅读时还能够欣赏到一些美物



全套书的函套也十分精美。

采用印彩凝纸覆2.5mm厚纸板,尽显布面质感,

图案为作者画像,极致精美,珍藏赠送两相宜。



书内页采用瑞典进口书籍内文纸,小巧轻便,

可180度平摊,十分适合随身携带。

贴心的设计可以让阅读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让阅读无忧。



联合磨铁还设计了一款以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主题的帆布包,

限量500个赠送给大家,发完即止。

包面延续了书封的设计,精美文艺,十分百搭。

不仅貌美,质量也一样在线。

做工精致,28cmx36cm的大小,实用能装。


最后附文:

《父亲给作家女儿的礼物》
〔文〕邓劫遇
〔摘〕《中国青年报》2020年06月16日  第11 版


" 亲爱的,如果它值得一读的话,它就值得重读。"
" 像剃刀一样锋利的头脑。”


父亲对女儿来说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说女儿的到来是送给父亲的礼物时,同样可以说,父亲是命运给我们的最大赏赐和最神秘的礼物。


打开这件礼物时,我们不确定会遇见什么。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我们出发的原点,他的宽容、期许和赞美,比任何人都有力量。


那些世界级女作家的父亲,又是如何影响她们的?


1775年12月16日,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村大雪纷飞,44岁的乡村牧师乔治·奥斯丁先生,原计划是要跟自己的朋友们以一块牛肉为赌注举行农耕比赛的,但是他的女儿出生了,这就是后来以《傲慢与偏见》等六部作品享誉世界的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出生的前3年,负债累累的中产阶级一员奥斯丁先生为了补贴家用便已经在家中开班招收一些学生。在已经有5个儿子和1个女儿的情况下,估计简的出现也并非是计划之中的。


简·奥斯丁7岁进入寄宿学校,10岁离开。当她从寄宿学校回家时,已经能够阅读父亲书架上的英文书了。


《简·奥斯丁传》的作者托马林这样描述:“父亲的书斋里,一排排堆着的全是书,他有一个书架占满了一面64平方英尺(约6平方米)的墙,而他还在继续搜购,不仅有古典文学,还有可以给孩子们朗诵的现代书。他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会用显微镜给孩子们展示极小的世界,例如一滴雨水落在稻草中出现的生命世界。”


奥斯丁先生允许女儿浏览他书斋里的任何书籍,这对10岁就离开学校教育的简·奥斯丁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在书斋里通过阅读而无意识进行的自我教育,同样发生在后来的伍尔夫身上


16岁生日前后,在简·奥斯丁的一个笔记本扉页上,父亲写下了赞扬之语:“无论故事与风格,堪称前无古人。”这种不把莎士比亚放在眼里的高度赞赏,不管是出于一位父亲的偏爱抑或是由衷的判断,后来证明这句赞美也不是太离谱


这种来自父亲对女儿的“夸张型”赞美并不少见,后面我们回顾安·兰德的父亲写给女儿的评价时会再次看到。


像很多亲密关系一样,父亲也会带来某种不经意的沉重伤害,不管是对于简·奥斯丁,还是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


25岁那年,父母决定搬离生活了多年的家园史蒂文顿,这对以此为写作之源的简·奥斯丁是个重大打击,并由此中断了写作达10年之久。1805年1月,父亲去世。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财富或者财富继承权,失去了父亲庇护的单身女性,生活将会比较艰难。如今,似乎也并无区别。


传记作者托马林发现,简·奥斯丁曾在一本未完成小说中有这样的段落:“父亲一旦走了,事情会更糟,目前至少她们还有房子住,身为牧师的父亲一旦走了,房屋便会被收回。”因为和自己的真实处境雷同,简在父亲死后抛弃了这部小说。


虽然父亲走了,但是简·奥斯丁少时曾在一本用于写作的笔记本封面上题写的字样依然清晰——“来自我父亲的礼物”。


有人说:“奥斯丁在世界的一隅嘲笑全世界,伍尔夫在世界的焦点看轻全世界。


另一个冬天里,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在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听说如今这栋房子还在。当然,“出嫁前,弗吉尼亚·伍尔夫还是斯蒂芬家的小姐。”——昆汀·贝尔的这句话是伍尔夫传记的首句,曾被书评人誉为一句名著式的开篇。


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伦敦的雅典娜俱乐部成员,致力于文学和科学,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但也仅仅是那种“中上阶层里的较低阶层”。


斯蒂芬先生承担了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他在家教孩子们数学,但是“弗吉尼亚终身靠数手指来计数”,可见文学评论家出来教数学还是文不对题的。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在教学之外传授的,不讲课的时候,他会教大家绘画,讲述阿尔卑斯山的探险故事,有时他会引领大家背诗歌朗读小说等。


斯蒂芬先生经常会说,伍尔夫几乎是在吞书,比他读得还快。当父亲从书架上帮她取书时,他会说:“亲爱的,如果它值得一读的话,它就值得重读。


逐渐,父亲不再为她选书了,伍尔夫获得自由浏览父亲藏书室的权利。书架上有些书并不完全适合年轻女士阅读,但是他允许女儿自行抉择读哪些书。“她得学会有识别力的阅读,作出不受他人影响的评判,永远别因为世人赞美就赞美,或顺从批评家的旨意发表批评”


伍尔夫必须学会用尽可能少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这就是父亲的训诫和他提供的教育机会。昆汀·贝尔说,莱斯利可能是个极其糟糕的数学老师,然而作为英国文学老师,他又有所补偿。


伍尔夫的精神疾病,以及成年后屡次的精神崩溃和最终的自杀,可能源于某种家族疾病,更与少时被同母异父哥哥的猥亵分不开。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她依然走进了婚姻,可能部分原因在于她的父母之间是“深切快乐地爱着”“这无疑是一种和煦的火焰,大家都能从中获得慰藉”。


1904年2月22日,父亲离世。在斯蒂芬家的这幢房子里,死神并不陌生。随着父母陆续离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亲生哥哥索比两年后也离开了。


来自家族的幸运和不幸,同时塑造了伍尔夫,让她成为以后被称作“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的作家。


时间到了1905年。当高尔基在圣彼得堡的自由知识分子会议上宣布俄国革命已经开始之后没多久,后来被称为美国精神教母的安·兰德出生在同一条街道的一家药店上面的公寓里。当然,被世界熟知的这个名字要等20多年后她辗转到了美国才使用的。


历史,一如既往地放纵不羁。这一年,兰德的父亲——犹太人罗森鲍姆先生34岁,在一家药店当经理。这一年,有10万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兰德在童年时期和家人的关系多少有些疏远,特别是与母亲之间,不过她的父亲是一个例外。她的母亲安娜后来以“一系列浅薄恶毒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兰德的小说中”,但是她却把父亲在自己的一部小说里设置为“他有着浓密的头发和健壮的身体”等正面描述。


罗森鲍姆先生是位现实主义者,他年轻时一度也想成为作家,但出于生计考虑,后来他还是去华沙大学学习了药物化学专业。他欣赏女儿的自豪精神和原创性,以及她“像剃刀一样锋利的头脑”


后来父亲进入了失业状态,兰德称之为“自主罢工”,并在以后的《源泉》等作品里为这个词赋予了某种特殊的意义。这个时期,母亲安娜通过兼职家教和翻译等承担了养家的责任,父亲的家庭地位变低,主要在家操持家务和排队领食物等。


但是兰德并没有因此瞧不上父亲,而是异常尊重父亲的这种选择和自由意志。在《安·兰德和她创造的世界》这本传记中,她后来说,和父亲在家人反对中结成盟友后,对父亲的爱超越了家庭情感和抽象的尊重。


21岁生日前夕,兰德带着父亲及一家人的期望还有野心,离开了俄国。罗森鲍姆先生公开赞许他的女儿,具备成为一个作家的杰出才能、欲望和使命感。他经常给身在美国的女儿写信,“你一定要清楚地看到你和其他人的不同,要以此为傲,要避开所有的疑惑,继续坚定而有信心地向你的目标迈进”


收到兰德寄来的《一月十六日夜时》,父亲给她去信,说“对她的成就充满敬畏,虽然是翻译过的剧本,他依然把她语言的美妙、简洁与莎士比亚的语言做了比较”。


后来,兰德经常说,不是我将死去,而是世界将会终结。这种骄傲,甚至可以说自大狂放,与父亲的无条件认可会有某种隐秘的关联吗?


兰德的朋友在其传记中曾说:“她带着敬意谈起自己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她此前还从来没有那样谈起过谁。”


在这里,终身讲求自我意志的兰德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像很多男性作家那样对父亲的反叛,而是一种相反的力量。


把3位世界级女性作家放在一旁,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背后的3位父亲,以及这些父亲的书斋、书架上的各种各样的图书、父女间一起选书和读书的身影,以及他们对女儿的肯定到夸张的赞许,以及不设限制的阅读自由。当然也像世间的很多父亲一样,他们也远不是完美的。



"
你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你会逐渐明白这种习惯的作用的。
"

评论
热度 ( 44 )
  1.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TOP